促进学术交流,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不仅是“留德中国物理学者学会”的宗旨,参加了他们日前在汉堡举行的第9届年会之后,更强烈地感到,这也是这批海外学子的行为准则。
这次年会是在德国人过周末时进行的。会议安排紧张有序,大会发言热烈踊跃。在凯泽斯劳腾国际生物物理所任客座教授的顾樵博士关于生物分子延迟发光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他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和量子光学的理论,建立了一套描述生物光子动力学的参数,极好地与实验吻合,被国际上称为“顾一参数”。这一参数可以广泛地用来研究生物样品,水质和各种液体在分子水平的变化,涉及食品新鲜度的测量、生物性能的研究、水污染的定量分析、环境污染的监测等。他的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代表了世界生物光子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初次参加物理年会并获优秀论文奖的青年学者、来自柏林工大的朱奇作了题为“高功率激光系统改型光纤相位共轭镜”的报告,介绍了一种新的通过多模光纤实现相位共轭的方法,可以克服光纤共轭器在高功率激光系统应用中的某些缺陷。
会上,正在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中国物理学会理事王书鸿教授就“高能加速器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特邀报告。专程从国内赶来参加会议的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楼祺洪教授和深圳大学的余建华教授在会上介绍了国内物理学界的最新发展和研究动态。梅维平博士、王和新博士和陈青博士在会上介绍了他们所在的德国企业的科研体制和科研管理,使与会者对德国企业的科研工作有了新的了解。
“留德中国物理学者学会”是1990年5月正式成立的。学会的工作一直受到驻德使馆教育处的支持。目前留德的中国物理学者约有2000人,参加物理学会的人员流动较大,已有不少成员先后回国,现有成员约120人。成员中有国内物理界名流,如中科院高能所王书鸿教授等。也有不少来德多年,学有所成并已在德大任教、在德国公司和研究所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专家,还有正在大学苦读的年轻学子。本届年会的学术报告,内容涉及基础理论物理、生物物理、半导体技术、激光技术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留德中国物理学者涉猎的领域。为了鼓励海外学子为祖国的建设服务,教育处的赵震声博士介绍了国家对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科研资助政策和有关科研项目。最近刚从中国讲学回来的顾樵博士谈了国内对他关于激光技术应用报告的热烈反应。据粗略统计,今年回国进行学术交流的留德物理学者已有十余人次,受到中国科学院、中国物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国内有关研究机构的欢迎。留德物理学会还邀请了3位国内的同行赴德交流、考察。
“虽然人在德国,但感觉却在中国”,已是第4次担任学会主席,多次回国进行学术交流的刘百宁博士道出了许多留德学者的心声。他说,对许多留德的中国物理学者来说,想过安稳日子,在德国生存并不困难。但德国公司内部的竞争也相当激烈,相比之下,中国为青年人创造的机会,在世界上是最多的。所以想创业,最后的定位应该在中国。